古语有云:“出言有尺,嬉闹有度,做事有余,说话有德。”
生活中,那些懂得把握分寸、控制尺度的人,往往有更高的修养,也更受欢迎。
一个人来到世上,从懂事起,就有了一把尺子。
尺在心中,量人也量己;尺在身内,量得又量失。
比较之尺
俗话说:“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己。”
以人生为参照物量一量,一个人谦虚与骄傲、俭朴与奢侈、光荣与耻辱、成功与失败、真善美与假恶丑,都一目了然。
很多时候,我们能够轻易地评判别人,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因此,人生在世,每个人都需要有一把“比较”的尺子。
古语有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既不低估别人,也不高估自己。

规范之尺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可为”与“不可为”之间,便是一个人的底线。
易中天曾说:“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
没有底线的人,时常控制不住自己,最终却得用更大的代价来偿还。
张泉灵曾说:“挣有数的钱,过有底线的生活,做有分寸的事。”
时时警醒自己,方能少走弯路。
底线是做人的基础。有了它,我们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能有进有退,有尺有度,不要好高骛远,跟随自己的本心,不会因为一时成就而迷失自我。

分寸之尺
对己、待人、处世,都应把握分寸,把握不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牧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
遭遇虫灾时,不要把秋收的庄稼全部收回,留一些给山雀和老鹰,来年它才有力气驱赶蝗虫。
凡事懂得适可而止,不要做得太绝,是对别人的一种宽容,也是给自己的一条退路。
有句话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做人,做事,为人处世,都是人生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我们可以平凡,但做人一定要有尺度,我们可以不完美,但一定要正直;我们可以不聪明,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线。
因此,人生需要尺,做人需要度。

内心有深度,则海纳百川,壁立千仞,有了山海般胸襟气度,无论生活在何处,皆可超然于尘俗,来去自如,游刃有余。
内在有宽度,则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丈量自己,照亮世界,坦然面对荣辱浮沉,心境释然,路越走越宽。
漫漫人生路,曲曲弯弯,坎坷不平,心中有了这把尺子经常度量规范自己行为,做人做事,就能时时有度,分寸得当,平准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