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对青少年成长的启示(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一)课文原句:同上(五年级下册第23课)

(二)文化因素:出自南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三》。

(三)文化内涵:“人有耻”的“耻”是会意兼形声字,会心中有了羞愧之情会表现在耳朵上所谓“面红耳赤”。本义为羞惭,有愧。既然干了“羞惭”“有愧”的事会“面红耳赤”,那么进行推理会想到,这“羞惭”“有愧”的事是人的本性所不愿意干的!

而“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的意思则是:人有羞愧之心时会不做“离开正道的事”,不作“违法”的事,不做对不起良心的事。因此这“有耻”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有耻”是保全人心念、行为“不离正道”的护栏!

为此,我们中国对“人要有知耻之心”的教育是贯穿于几千年的文化教育之中的。我们把“知耻”视为“人之为人”的根本标志。正是因为人有羞耻心才不做坏事,所以在没有人发现的情况下会自觉地去抵制“离开正道”的行为。这是一种非常良好的品质。

  此外传统文化还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政令治理百姓,用刑罚统制他们,则人们只能克制自己免于违令犯罪而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百姓,用礼仪来约束他们,则人们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能纠正自己的错误)。”这种双管齐下的办法,也不失之为一种良策。

说明:为了帮助小学生家长顺利地为自己的孩子答疑,帮助小学新入职的教师查找资料,帮助高年级学生顺利自读,本《随笔》将对这些含传统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讲解。敬请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7066595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3-11 13:30
下一篇 2023-03-11 13: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