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刺猬

这是老臣推出的《春秋战国王侯们的花样死法》系列之首篇。
率先登场的,是来自齐国的齐闵王。
至于为什么选他,是因为当代作家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
“中国历史上总共有559个帝王,其中三分之一,即183个帝王死于非命。而以齐闵王死得最惨。”

齐闵王剧照
01
这一年,是公元前284年。
是日,莒城宫内,戾气弥漫,杀意渐浓。
对峙双方,是国君齐闵王和刚被擢升为相邦没多久的楚将淖齿。
很快,一场山东方言版谈判开始了——
齐闵王:“大胆淖齿,你想干么?”
淖齿:“杀你。”
齐闵王:“干么杀俺?俺咋了?”
淖齿:“因为你该死。不过我仁慈,会让你自选一种死法。好好选,挑一种痛快舒服的,省得麻!”
02
齐闵王,也称齐湣王,齐国第六任掌门,妫姓,田氏,名地。
单听这名字,田地,就知道齐闵王是个土豪。
事实也是,在17年前,当老爹宣王薨逝,闵王承位时,齐国集团实力杠杠的,前景与钱景一派大好。
而在齐国名将、孟子高徒匡子的指挥下,又与周遭诸侯狠掐了几架。
如桑丘之战,灭燕之战,垂沙之战等,场场大胜,不仅抢回不少地盘,军事排名亦噌噌飙升,连强秦霸楚等诸侯大腕都尊其为一声老大。

桑丘之战形势图
淖齿,又作卓齿,楚国将领。不久前因抗燕援齐有功,获授相邦之位。
相邦,简称相,百官中之最高者。及至秦亡汉兴,泗水亭小混混刘邦即皇帝位,为避讳改为相国。
那么,齐闵王和淖齿,一个国君一个相邦,一个老大一个老二,皆居高位,为啥会闹掰,要玩命?
个中原委,说来就一个字加俩数:装犊子。
03
齐闵王确实能装,够狂,始终雄心勃勃高调行事——
即位次年,便伙同魏国,插手韩国家务事,强立公子咎为太子;
公元前298年,联合魏、韩,组成三国联军强攻函谷关,直揍得秦国满地找牙找不到北,被迫乖乖割地求和;

函谷关剧照
公元前295年,齐国意欲吞宋,拔取数城…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
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就这样,接连败燕、攻宋、伐韩、破赵,齐国南征北战,捷报频传,可谓打遍天下无敌手,你说,齐闵王该不该骄傲?
齐闵王:我骄傲~
可是,骄傲过头,牛气哄哄,自然招人烦。
更叫人既烦又怕还恨的是,公元前288年,齐湣王居然一度自称“东帝”。
啥意思?
这是要僭越,要取代周天子啊!
虽说周天子早成了傀儡,摆那儿装样子,那你也不能动。
于是,大伙一合计,由燕国名将乐毅作带头大哥,联手秦、楚、魏、赵、韩等组成“六国战队”,计20万大军,呜呜泱泱杀向了齐都营丘(今山东淄博临淄区)。
(注:彼时齐国地盘很大,设有五都。据考,应该为临菑、平陆、阿、即墨和莒。)

燕将乐毅
战队浩荡,杀声震天;恶战大幕,即将开启。
与之同时上演的,还有齐闵王田地脑路清奇的花样作死。
04
六国战队,长驱直入,很快抵达济水之西(今山东高唐、聊城一带)。而齐闵王骄横不可一世,压根就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想跟我干?哼,屎壳郎进茅房,找屎(死)。
齐闵王嘴角一挑,冷哼喝道:“触子听令。”
触子乃齐国猛将,此前在吞并宋国之战中表现神勇,威名远扬。
“带上人马,去,灭了那帮乌合之众。”
“大王,大意不得。此次来的,可是六国的精兵强将,”
触子话音未落,齐闵王便瞪了眼爆了粗:
“废话多少钱一斤?让你去你就去。我警告你触子,你要敢不卖力,打不赢,信不信我灭了你全族,掘了你家祖坟?”
骂罢,又补一嘴:“告诉你手下,谁不死战,胆敢后退,全族同罪格杀勿论。”
大战在即,理当奖赏激励。齐闵王倒好,来了个杀戮恫吓。
你猜,等到两队对垒,战况如何?

济西之战剧照
不用脑子,用脚丫子都能想出,“六国战队”正欲进击,呼啦,对老大满心失望的触子就鸣金撤退,溃败而散。
兵败如山倒,触子从此下落不明。
此役,史称“济西之战”。
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记载:
四十年,燕、秦、楚、三晋合谋,各出锐师以伐,败我济西。
05
闻听战报,齐闵王顿时气得眼红牙痒:“达子!”
达子,跟触子一样,也是齐国名声赫赫的战将。
“达子在。”达子道,“末将请求犒赏三军,以挽颓势,”
“我发觉让你们办点事,打个仗,咋那么磨叽?”齐闵王余怒未消,啪,拍了桌子,“就你们这群酒囊饭袋,还想要钱?滚,没有。”
不光没有,要跟触子似的打输了,灭你全家!
又是一通连损带骂加威吓。
达子再没聒噪,率队出战。不等双方排完兵布完阵,达子也闪了。
事到如今,深知再耗下去必挂无疑,齐闵王也撒丫子逃往了卫国国都朝歌(今河南鹤壁)。

卫国
不得不说,卫国国君挺讲义气,够哥们,主动把宫殿让给齐闵王住,自称臣子。
可齐闵王还在装呢,天天吃香的喝辣的,左拥右抱不说,还吆三喝四,拿卫国国君当小弟使唤。赶上心气不顺,叨叨叨张口就骂。
卫国君臣一瞧,这不给脸不要脸吗?都落魄到这种境地了,还以为自己是老大呢,GDP(狗的屁)吧。赶紧滚.犊子,不送!
这回,齐闵王装大了,被卫人轰出朝歌,狼狈而逃。
接下来,齐闵王急慌慌奔去了邹国和鲁国。两国皆属小国,庙小容不得大神,异口同声曰:去。
万般无奈,齐闵王只好逃往了地处最南部、五都之一的莒。
对这段犹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逃亡之旅,《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载:
湣王出亡,之卫。卫君辟宫舍之,称臣而共居。湣王不逊,卫人侵之。湣王去,走邹、鲁,有骄色,邹、鲁君弗内,遂走莒。
06
好在走投无路之际,楚顷襄王派淖齿率兵救命来了。
其实,淖齿的来意非常明确,就6个字:打土豪,分田地。

相邦淖齿剧照
济西之战,围殴完齐国,“六国战队”便就地解散,然后带上胜利果实,各回各家。燕昭王则决定痛打落水狗,遂命乐毅继续追,所向披靡连下七十余城。
楚顷襄王见状,不由得心犯嘀咕:
若燕国真灭了齐国,收人收地盘,那他不又一家独大了吗?不行,得帮田地,钳制姬职(燕昭王)。
当然,忙不能白帮,得分我地盘。
就这样,楚国和燕国道声拜拜,又和齐国结了盟。而分分合合,恰应了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的那句名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淖齿救驾,暂解燃眉之急,齐湣王乐够呛,当即封其为相邦。
要不说青山易改,本性难移,或曰:改不了吃翔,没多久,齐闵王便好了伤疤忘了疼,故态复萌又装起蛋蛋来。甭管大事小事,拽过淖齿劈头盖脸就是一通嘲讽贬损:
“喂,淖齿,你就出这等馊主意?长没长脑子?”
“我警告你,这事要办不明白,我挖你家祖坟…”
瞧瞧,又来了。终于,淖齿被激怒,杀心炽燃,也便出现了本文开篇的一幕。
07
相邦淖齿毫不留情,真的弄死了齐闵王田地。
不过,他说话不算数,没让齐闵王自选死法,而是强行摊派,将其悬挂于屋梁之上,生生剥了皮抽了筋。
从受刑到痛死,整整一夜,惨嚎之声令人骨寒毛竖。
据《战国策·楚四》记载:
淖齿用齐,擢闵王之筋,悬于其庙梁,宿夕而死。
唏嘘之余,老臣想说,能得此惨烈下场,能怪得了谁?

我是田地,我挂了。领盒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