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完中校长级别(进步是学生成长的阶梯)

——访重庆市徐悲鸿中学校长黄先进

高完中校长级别(进步是学生成长的阶梯)高完中校长级别(进步是学生成长的阶梯)

核心提示

从6月18日起,我市正式启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作为抽检地区,江北、九龙坡、合川等8个区县的163所中小学校将接受相关监测。

在重庆市教委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上,徐悲鸿中学作为唯一一所中学代表出席。据了解,这所单设初中学校在划片招生对口入学的情况下,实现了市级重点高中参考上线率逐年攀升,已连续2年实现近90%的上线率,创办至今才4年多就以其优异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走在全市前列,成为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文明单位,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在收获良好社会口碑的同时,也备受教育部、市区教委领导的关注与肯定,徐悲鸿中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让平凡的孩子不平凡,让优秀的孩子更优秀”这一教育价值。

徐悲鸿中学“成长现象”的背后有哪些待解奥秘?近日重庆日报教育专刊对话徐悲鸿中学校长黄先进,从新课程改革、高效课堂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探讨。

问:徐悲鸿中学是一所全新的单设初中学校,学校是如何克服一些制约因素,让单设初中快速进入到依法治学、特色发展的崭新阶段?

答:制约一所学校发展的因素很多,对于新学校来讲各方因素更是不少。一方面我们不能选择生源,所以必须办面向人人的教育,研究生源学情现状,“量体裁衣”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另一方面从教情来看,我们迫切需要对课堂进行改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和探索式的学习。与此同时,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的现象”也要杜绝,要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

问:当家门口有了新学校,家长更关心的是它能否称得上好学校。面对家长的教育期盼,你认为什么样的学校才是老百姓满意的学校,如何赢得良好口碑?

答:老百姓满意的学校,我认为可以用4句话概括,即“管得严,抓得紧,学得活,考得好”。管得严,是指办学规范,学风校风好;抓得紧,是指治学严谨,常规有序;学得活,是指师生关系和谐,课堂高效;考得好,是指重核心素养的培育,重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把老百姓对学校的口碑作为了检验学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的关键。要让家长满意,就需要提升办学质量。要提升办学质量,就需要我们对办学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对结构进行调整,走依法办学、特色发展的内涵发展道路。

我们选择“深化课程改革”作为学校未来改进的主要领域,在“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进”这两个方面下苦功,期待通过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办学质量,进而实现家长对办学满意度的提升。

问:徐悲鸿中学推崇并实践“进步教育”,无论是学校层面的进步还是师生的进步都是一大特色。结合新课改,学校是怎样实现改进计划逐步向上的?

答:通过改进实现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深度的探究、科学的统筹、高效的实践,通过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办学质量,从而引领特色发展。

在深化课程改革中,我们把“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进”作为改进工作的2个重点内容。改进计划从2015年的3月开始实施,计划用2年时间分理念变观念、观念变方法、方法变习惯、习惯变文化四阶段进行。去构建起既有中国传统元素、也有徐悲鸿中学鲜明特色的进步课程体系和进步课堂文化。

当课程设置满足了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当课堂教学的改进成为课堂的常态,生成师生的习惯,化为徐中的文化,这才是改进工作真正的完成。

因为,常态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问:课程是教育意志的体现和工作的核心、教学活动的依据、学生成长成才的保障。徐悲鸿中学在管理与建设课程中采取了哪些行动?

答:在课程建设中,“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根本问题。我们总说“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我们能做什么,该怎么做?在构建有内涵而多元化的课程中就必须围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来展开。

目前我校正在对现有课程进行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开发。旨在通过课程建设与课程管理,实现对学生“身体、品性、兴趣、习惯与能力”5个核心素养的培育,建立起独具徐悲鸿中学特色的进步教育课程体系。

一方面我们以“用教材教”为理念,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开发,选择基础较好的学科编写与教材配套的“一课一练”,借助重庆市主城区单设初中“六校联盟”的平台编写考试资料,并精心做好集体备课,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

另一方面我们以“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为理念,对现有选修课进行全面调整:探索“互联网+”的新型课程;对现有选修课进行重点建设并编写校本教材;开设数学学科学法指导课;新建思维训练课程尝试培养学生多元思维;试点艺体教学与班级育人的全面渗透;把校本课程设置为选修和必修两类课程,让校本课程成为精品课程。

与此同时我们还以“学生成长在活动中”为理念,重新评估现有德育与社团活动课程,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原则,重新建构活动课程,让活动课程成为学校特色,实现活动课程特色化。

问:课堂是教育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减负提质”的主战场。徐悲鸿中学在深化“卓越课堂”建设中有哪些新思维、新行动?

答:要让每一堂课都充满“爱”、洋溢“情”、体验“乐”,绽放“智”,这需要我们真正去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而这种改变是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在打造“卓越课堂”中,我们以激发“师生主动性”为课堂的灵魂,以“进步就是优秀”为课堂理念,逐步建立起课堂教学的新常态。

我校以“学本”为课堂教学改进的价值取向,把教师“讲清楚、讲正确、讲到位”作为课堂改进的抓手,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课堂改进的重点,让学生养成“思考、阅读、倾听、表达与实践”5种基本的学习方式。

为深化改革,我校还提出了阶梯式学法,即“学习方式生成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内化为学习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改进的关键是“学生是否学会”,这该如何评估?为此我们提出高效课堂有3问,即:学生听懂了吗?学生会做吗?学生做正确了吗?每位教师课堂都要对自己提出这3个问题,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进行反思,最终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认真做、独立做、做正确。

问:据了解,您做过重点高完中校长,也做过单设初中的校长,关于中学教育,办更好的教育您有怎样的观点?

答:办好教育需要不断创新也需要持之以恒。创新与扎根,是中学教育永恒的两大主题。对中学教育,我有四个观点:一是进步是学生成长的阶梯;二是习惯是一种力量;三是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四是教育往往在细微之处。

文/谭茭 图片由徐悲鸿中学提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7066595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3-30 18:22
下一篇 2023-03-30 18:35

相关推荐